文章

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和規范管理

醫美運營|衛健委再發文!互聯網醫療的“綠燈”還能亮多久?

疫情防控會常態化,但“綠燈”時代也許馬上就要結束,規范互聯網診療服務才是長久之計。

 

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互聯網+醫療”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那么,相比于傳統醫療行業,“互聯網+醫療”的優勢在哪里?

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讓更多群眾可以享有醫療衛生服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醫難題。

互聯網醫院通過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美服務。這是“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初衷。

疫情期間,這個行業更是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各醫療機構紛紛開展線上診療,一家家互聯網醫院投入使用。雖然互聯網醫療勢頭正盛,但依然有其需要遵守的規則。

衛健委發文,釋放2個信號

5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和規范管理的通知》,對互聯網醫療服務的下一步發展進行了規范。

圖片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

雖然通知的正文部分非常簡短,而且沒有提出新的要求,但卻傳達了2個信號,互聯網醫療要支持+監管。

第一、落實疫情期間印發的互聯網醫療相關文件,發揮互聯網醫療服務的積極作用,及時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用藥需求。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相關文件:

2020年2月7日:《關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聯網診療咨詢服務工作的通知》

2020年2月21日:《關于在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開展新冠肺炎重癥危重癥患者國家級遠程會診工作的通知》

2020年2月26日:《關于開展線上服務進一步加強湖北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20年3月2日:《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

2020年3月20日:《關于進一步推進分區分級恢復正常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

第二、不得突破現有法律法規以及此前文件的相關規定,互聯網醫院需嚴格按照《關于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要求,不斷規范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的準入和執業管理,加強監管。

開綠燈≠降門檻

為了保證百姓的生命安全,疫情期間,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措施,如“開展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的網上免費咨詢”、“義務為全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機構提供遠程視頻會診”等,但這些工作開展的前提是“滿足疫情救治和群眾醫療急需”。

特殊時期,特殊對待,但隨著疫情逐漸平息,規范化診療仍然是無法避免的話題。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同年9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

互聯網診療對醫療機構的政策支持

鼓勵醫療機構充分發揮互聯網醫療優勢

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鼓勵醫療機構大力推行預約掛號、預約檢查、分時段就診。探索開展先線上后現場的兩次預檢分診模式,合理分流患者,引導有序就醫、分時段就醫。加強遠程醫療服務,開展遠程會診、遠程輔助診斷,為異地患者在當地看病就醫提供技術支持。鼓勵已注冊審批的醫療機構開展線上慢性病復診、診療咨詢等服務。

鼓勵醫療機構加強公眾宣傳引導

民營機構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診療信息,方便群眾查詢了解,提前預約有序就診。充分發揮主要媒體、專業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向公眾客觀介紹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提升公眾對基層醫療服務的信心,引導合理就醫。

互聯網診療要重視這四件事

現在為大家盤點了幾項互聯網診療服務中的注意事項。

有條件開展互聯網首診工作

理論上,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

如果患者首次在實體醫療機構就診,由接診的醫師通過互聯網醫院邀請其他醫師進行會診,此時,會診醫師可以出具診斷意見并開具處方。

在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前,醫師應當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后,可以針對相同診斷進行復診。

開展符合醫院定位的診療活動

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符合分級診療相關規定,與其功能定位相適應。

三級醫院應當優先發展與二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的互聯網診療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具備執業資質

醫師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依法取得相應執業資質,具有3年以上獨立臨床工作經驗,并經其執業注冊的醫療機構同意。

專職藥師

互聯網醫院應有專職藥師負責在線處方審核工作,需確保業務時間至少有1名藥師在崗審核處方。藥師人力資源不足時,可通過合作方式,由具備資格的第三方機構藥師進行處方審核。

信息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醫美管理推薦閱讀 –

醫美運營|醫美VS口腔,看90后合伙人“開杠”談線上

 

疫情期間,醫美和口腔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樂觀估計3月可以陸續正常開診,1月底至2月沒有經營收入,同樣需要房租、員工工資等支出,而在恢復期的3-4月份,對機構來說依然是一個漫長的煎熬期。按老方法經營,將很難讓診所恢復正常的現金流,機構生存堪憂。

因此,上周領健·有課組織了一場線上辯論《口腔VS醫美,看90后合伙人“開杠”談線上》,本次辯論邀請到了領健醫美和口腔客戶:上海星和醫美科技合伙人&首席戰略官田凱、北京維恩口腔執行董事&合伙人楊一昂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辯論。

以下內容整理自直播辯論現場:

辯題一:口腔人覺得醫美人不夠嚴肅,醫美?覺得口腔人不懂營銷,兩位怎么看?

維恩口腔楊一昂:口腔更偏重于治療,而醫美更看重的是對美的提升,因此會有口腔醫療更嚴肅的觀點。口腔機構的營銷體系上,口腔行業更多的是信任驅動,營銷成本相對于較低,但并不意味著口腔行業的營比醫美慢。口腔和醫美行業能夠多多合作,相互轉診,而不是相互diss.

星和醫美田凱先生:贊同以上觀點,同時任何一種商業,只要抓住了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的核心關系,只要解決了消費者真正的訴求,都可以做的非常好,而不在于是營銷快慢等問題。

辯題二:口腔醫美誰會率先復工?復?后,需要具備什么能力才能實現自救?

維恩口腔楊一昂:大部分口腔機構雖未及時開業,但也一直處于隔離在家辦公的狀態。由于口腔行業屬于剛需,即便疫情期間也需求不斷,此時也正是體現口腔機構抗風險能力的時候。

深挖需求:普及防疫常識、線上急診咨詢、居家自主養護、陪伴客戶度疫

全員服務:服務到位老患者、真誠帶動新會員、頭腦風暴跨部門、碰撞營銷新方案

星和醫美田凱:具備專業化、智能化、人性化、數字化的機構可以實現率先復工,商業就是需求和供給之間的匹配,只要你越理解用戶,用戶就會越理解你,也就越擁抱你,你的機構就會順勢或逆勢增長。

星和醫美如何突破,開展好企業內部“修屋頂”

穩住自身與團隊心態

第一:立即開展全員就地工作,為疫情之后積蓄勢能

第二:讓全員盡快進入工作狀態

第三:創新業務模式

第四:在工作中,多使用遠程工作軟件,確保在家的工作效率可量化

第五:公司一定要成立防控小組,關心全員身心健康

第六:調整組織架構

迅速盤點現金可用月數

第一:迅速盤點危機時現金可用月數

第二:提高線上化收入比例

第三:提高業務的IP化能力

第四:盡快創新你的業務模式

辯題三:怎么看待醫療機構的私域流量?2020,兩位對私域流量是看好還是看衰?

星和醫美田凱:流量本身還是解決需求方和供給方如何關聯,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本身沒多大區別,從機構層面來講如何有效提升獲客、轉化、留存、信任度是重中之重。

?不論什么獲客方式,重點是需要用極致的服務去推送口碑營銷、用戶復購,從本質上解決獲客成本的問題。

維恩口腔楊一昂:很看好私域流量。在流量紅利到頂,公域流量太貴的環境下,口腔行業也要適當學習私域流量的運營,這是值得每個機構去做的事情。

?對于私域流量,可以創造很多觸發的機會(正向傳播能力、真誠會員回顧、社會責任承擔),繼而進行口碑傳播。

辯題四:在線問診/面診如火如荼,診所的數字化轉型,兩位怎么看待?

維恩口腔楊一昂:口腔行業的在線問診/面診是成交與數字化管理是關鍵,但由于目前遠程交付的技術瓶頸,使得口腔行業目前的線上問診更多的是對患者的感情和服務進行交付。

雖然有技術瓶頸,但在線溝通方式增強意味著服務升級,比如可以節省咨詢時間成本;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增強客戶交互體感;衍生服務轉移線上等等。

星和醫美田凱先生:其實醫美行業在疫情來臨之前就已經在準備線上面診了,這樣可以提升效率和增強機構和客戶之間的距離。

?星和醫美采用了微信服務號嵌入企業微信醫師咨詢,這樣可以將交易前置化、購買線上化、收款提前化。

優勢

1.符合客戶使用習慣

2.操作簡單、入口淺

3.視頻面診信號穩定

4.方便進行SCRM營銷

后續嵌入環節

1. 三方視頻通話:美容師進行導購

2. 院內系統預約、豐富用戶畫像

?

對于機構的數字化管理,星和醫美田凱先生和維恩口腔楊一昂女士均表示它是每個機構發展的關鍵所在,可以更好更快的將需求和服務聯合。

辯論期間嘉賓田凱、楊一昂、領健主持人及課程策劃海員共接受觀眾打賞 6277 元整捐獻給了上海紅十字基金會,用于新冠肺炎的專項救助(包括支援武漢醫療隊、湖北醫院定點捐助、上海公共場所消毒感控等)。

?

醫美運營推薦閱讀 –